【谁说消费不行了·“坚挺”】粒子狂热:2022年很难,但是仍实现了3-4倍增长
清流资本 2023.1.4
编者按
“今年消费不行了”简直成为2022年的一句俗话,人人都可说,人人都在说。说“不行”的人们主要有两点原因:其一,资本市场遇冷,其二,疫情造成消费市场萎缩。—— 在2023年初,清流资本谁说消费不行了?!栏目最后一个系列文章上线,仍然想传递我们坚持看多看好消费赛道的信心!
诚然2022年对绝大部分新消费品牌都不是好过的一年,特别对于上海的企业,更是难上加难,我们为上海的消费品牌准备了这个特别系列,记录他们是如何坚挺走过2022年,到今天依然闪闪发光的故事!
第四个系列:“我要坚挺”,第三篇,粒子狂热创始人兼CEO九斤讲述她2022年坚守上海的故事。
2022年很难,
但是仍实现了3-4倍增长
我们是一家上海公司,上海公司被封控停摆了3个月众所周知。但是,今年粒子狂热还是实现了同比3到4倍的增长。在今年的双十一,我们已经把双十二的备货全都卖完了。
我觉得今年能做到这样的增长要归因为厚积薄发。我们一直比较注重做产品和品牌心智,也善于洞察消费者对功能性产品的需求。疫情其实提升了大家对健康和健身的关注,比如刘畊宏的爆红带来全民健身热,我们看到运动收获了高国民度。新健身人群产生了更多元、更mass market的用户需求,于是我们增加了一些产品系列,围绕粒子狂热最核心的独创面料,在产品设计上做得更适合多数人的身材,尺码也更齐全。
今年我们还尝试了直播的形式,收效还不错。一开始我们觉得粒子狂热的调性高,担心会与直播场域不适配,但是尝试以后打破了很多假想。销售场景只是一个手段,只要用心对待,我们的消费者在每个渠道都能感受到“粒子狂热”一样的品质和内涵。我们抖音的定价和天猫没有很大差别,都是统一的价格,抖音上的用户也会转化到实体店购买。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,并不是做直播带货就不能体现品牌形象,实际是打破了这样的预想禁锢。
今年因为疫情封控失去了一个季度的销售,但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,在上海大家都是如此,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现金流,把投放全部停掉。虽然零投放,但还是有订单,只是仓库发不出货。我们挨个请每一个客户支持我们、不要退款,直到我们能发货。肯定还是有一部分会退,但是还能够承受。剩下的损失就是硬成本,办公室房租以及办公室人员的工资,所以最后结果还好,只损失了三个月的现金流。
其实最难的、最花心思的点是供应链的重组。因为三个月的时间,不仅是上海公司总部,而且江浙沪沿海地区所有供应链工厂它也受到了影响,所有原料的物流也受影响,成衣的交期、排产上线时间全部被打乱。我们在那个时间点本来应该做今年的秋冬款,所以秋冬的研发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。我们没有办法让大家都work from home,样衣在公司做出来一定要试穿、要运动,技术部要去看这件衣服穿在一个人身上长什么样,它哪里要多一点,哪里要少一点,这完全都必须要面对面。当时所有sampling、打样都无法进行,过程其实很难。但不可能因为这三个月今年秋冬就不做了,所以我们在那个时候想尽了各种办法。
sampling的时间乘以2到3倍,in house的打样转到依靠外部工厂打样,一版二版三版,然后试穿。在三个月里,我们都顾不上什么事情,现金流没有问题,唯一要确认的就是不能影响秋冬,这占用了我80%的精力。剩余20%精力就在成衣,因为大货全部乱了,大货部门不停地到每个工厂去协调,去问他们怎么样了?工人复工了没?如果不行的话能不能换工厂?
因为那会就我一个人能出来,还好我们家离公司比较近,我每天打报告出门、骑车到公司发原材料。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在家里和团队开视频会碰工作进度,5点我就骑车去公司,发原料发到凌晨12点,一卷一卷的面料,就我一个人发。所以在疫情期间,我瘦了15斤。
但是,我们经过那三个月也挺过来了,当时想尽各种办法保持正常,多亏我们之前还是留存了各个地方好的供应链资源,否则没有办法协调。
我们今年还有一个失策是对自己的增长预期太保守,所以我们618、双十一的售罄率有点过高,今年双十一已经把双十二的备货全部卖完了。之前我们很担心,如果过于乐观下产量,突然之间某些城市被shut down,影响就会很大。今年本来还能增长得更快一点,但现在没有货,算是被我们自己过于保守的下单拖累了。但是我觉得没关系,卖掉了总比卖不掉要好。
我觉得整个大环境对我们是利好的。首先,中产阶级的人口基数足够大,我们品牌定位的运动和轻户外的生活方式,已经成为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及以上的标配。第二是疫情催化了运动市场成熟,也打掉了一些摸鱼的人,一些白牌或不够坚挺的品牌退场,市场上的品牌就更聚焦。对我们这个赛道来讲其实非常好,只要我们的仓储物流稳定,其实就OK。
我们希望明年能进运动户外的前15,过去我们在零投放的情况下做到了前25,今年我们扩张了投放团队,预计会有一个更大的增长。
2023年我们还是会一门心思把产品线做得更完整,产品节奏更健康,重点投入在科技功能的表达上,创造一些大家想不到的惊喜。我们希望真正做到既叫好又卖座。
我希望三到五年,我能证明中国是可以有长期主义的品牌存在的,我特别想证明这个市场有那么1%是能兼容理想主义的存在。希望未来能够通过螺旋式上升达到这样的愿景。